“自由平面”&“空间蒙太奇”,每个品牌人和设计师都要懂的思维

 ●传统平面布局有哪些局限性?

●什么是“自由平面”和“空间蒙太奇”?

●这两种思维在运用中有什么优势?

●在实际项目中是如何操作的?

1

传统平面布局存在局限

“自由平面”成为新发展方向

这里所说的传统平面布局,指的是通常在我们身边能看到的那些比较常规化、固定化的室内空间布局模式,比如传统酒店公区与客房分离、幼儿园里以走廊串联教室的模式,或是绝大多数办公楼里的格子间……

对于我们来说,这些都是再寻常不过了,但细究之下,你就会发现这样的平面布局其实存在着过于封闭呆板,活动路径太少,以及效率低下等缺陷。


▲传统与新型的平面
举个例子,上图左边是我们做的传统幼儿园平面原型提取,中间是供孩子们通行、活动的走廊,两侧是不同班级的教室,局限就非常明显:

1.直来直去的走廊,没有更多的选择性;

2.塑造的空间场景过少,孩子们容易玩腻;

3.教室单元太独立封闭,缺少与周边空间的联系。

而右边是我们提出的新型幼儿园的平面原型,我们认为未来幼儿园的平面布局发展方向会向自由平面、开放界面的方向发展,其优势在于:

1.打破空间隔阂,塑造完整大空间,提供混龄教育的空间可能性;

2.丰富可变化的场景塑造,让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;

3.打破单一路径,自由化路径的产生,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。

上面的对比,只是为了大家对“自由平面”有个初印象,同样的道理,在办公空间、酒店设计中也是如此,后面我们还会着重来解释这个概念。

2

“自由平面”&“空间蒙太奇”

如何用电影手法来做空间设计

简单来说,“自由平面”就是空间采用无墙体隔断,呈现开放自由流动式平面,形成多元路径,不同路径可以将若干空间场景编排出不同的体验序列,从而形成“空间蒙太奇”的新体验。

1.设计师也不知道这里会发生什么——自由平面

为了讲清楚“自由平面”这件事,我们来看一个比较经典的国际案例——日本岐阜媒体中心。这是一座位于日本岐阜市的综合文化设施,由建筑师伊东丰雄设计,项目涉及图书馆、学习中心、多媒体放映厅等功能。


▲岐阜媒体中心二层平面图
最大的空间特色在二层,有11个由“大碗”扣住的空间,大碗由聚酯制纺织物和无纺布粘合而成,能够很好地透气透光,一般的天气室内不用人工照明。人们坐在“大碗”下阅读、交流、学习,有空气、有柔和的漫反射光,犹如置身森林中。

 


因此,岐阜媒体中心还有个亲切的名字,叫做“大家的森林”,来到这儿的人如同在森林中聚会和交流,森林之中包含着许多小漩涡,象征着水波,漩涡的扰动相互影响,就像信息在不同人之间的传递。

伊东丰雄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,他也不知道人们在这里会做些什么。没错,在这个开放的大环境下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,这正是“自由平面”的魅力所在。

可以看出,“自由平面”是由许多小单元组合而成的,单元和单元之间没有固定的路径,人在其中的运动轨迹是很随机的,整个空间内部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隔断,隔断本身也被赋予了一定的家具功能,排列相当灵活,空间被无限放大,环境也更加通透。

2.多样片段组合的不同故事——空间蒙太奇

在本质上,空间环境设计与电影是存在共性的,即都是关于空间在时间轴上的编排和叙述。

“蒙太奇”一词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,原本就是建筑术语,意为构成、组合、装配,电影发明后又在法语中引申为“剪辑”。


▲不同逻辑线组合可以组成不同的可能性
在影片制作时,先拍摄出许多镜头(画面),然后再根据创作构思,把这些不同的画面剪辑在一起,产生连贯、对比、联想、衬托、悬念等效果,从而组成一部意思完整,具有观赏性的影片,这种把镜头组织起来的手段,就是蒙太奇手法。


▲上和下分别为 剪辑一 & 剪辑二

上面两组同样是“警徽、手枪、面具、伤者”四个镜头,只因排列顺序的不同可能就产生不一样的效果。

剪辑一:“一名警察开枪,打中了一个带着面具的犯人。”

剪辑二:“坏人开枪射中了某人,而伤者身份是一名警察。”

通过蒙太奇手段,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得到极大自由,能塑造的场景也更丰富,情节更引人入胜。联想到我们的生活,为什么人们喜欢来上海玩?因为这座“魔都”里的体验场景多,能产生各自独有的体验路线和故事线。再回到设计上,“自由平面”布局下的单元模块,像极了电影中的镜头;人在空间中是运动的,不同时间轨迹、多样的路径,所串联起来的故事会不一样,也就形成“蒙太奇”般的效果。

用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来做空间设计,就是要打破传统单一乏味的单线性路径,通过建立更多功能的单元模块,更多元的体验场景,创造无限的可能性。

3. 运用“自由平面”和“空间蒙太奇”的优势

弄清楚了“自由平面”和“空间蒙太奇”的概念,我们就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这种新型布局方式的显著优势。


▲活动与空间的关系
首先,突破边界空间放大,空间通透感更强。因为没有了传统的墙体阻隔,取而代之的是可移动的灵活软隔断,显然就有了空间放大的效果,通透的环境避免了压抑感。

其次,路径多样不单一,场景塑造更加丰富。空间可以被更精细地划分出一个个小单元,散落在平面中的每个单元模块都能被赋予不同的使用场景,体验更加丰富多样。

最后,空间效率更高,在有限空间里做无限的事。模块化的设计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,特别是对于酒店空间来说,各个单元模块可以分时段被重复利用,减少了闲置浪费,能极大地提高使用效率。

3

UNID实战案例分析

海宁幼儿园&“宫雀”酒店

在我们以往的案例中,已经有过关于上述概念的实践,下面再列举两个比较典型的项目进行说明——

案例一:海宁桃园幼儿园

正如开篇所言,鉴于传统幼儿园平面方案的局限性,本案的设计初衷就是希望孩子们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空间里活动,拥有相当丰富多样的选择,打破传统单一路线的空间模式,塑造以孩子为中心,混龄式的快乐教育氛围。


▲幼儿园主空间轴侧图
1. 自由流线及场景营造


▲空间多样体验节点和流线
日常生活中,孩子特别喜欢模仿身边的大人,因此在我们的幼儿园中,设计了许多小场景空间供他们玩角色扮演的游戏,感知社会运行规则,品味劳动的成果与快乐,在玩乐中提高对真实世界的认知与适应能力。

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体验路径和故事,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!

2. 小场景围合方式

 

▲左:上课时场景,右:下课时活动场景
可活动可拆卸的墙体,方便随意塑造空间和场景,随时根据需要选择开放或私密的状态。比如活动室采用可活动的折叠半透明玻璃板,使得上课时可以封闭起来保持私密性,下课时打开与周边融合成为公共开放的空间。

案例二:“宫雀”酒店

针对当下酒店行业中存在的主要收益依靠客房、时间空间利用率低、内容体验化不足等问题,本案旨在打造以“社交”为主题的,模块可定制化的社交生活新酒店。设计核心就是利用自由无墙体平面,塑造多元场景,达到分时段运营的效果。

1. 定制体验功能空间


根据客户具体需求可定制N人组合空间及其对应的服务,做到功能合理动静分区。

2. 自由模块化酒店

 


▲模块操作组合部分逻辑

▲注:这里只放局部部分图纸,更多图纸可联系我们后台

客房本身床可以移动收缩,白天不用时可以承担其他功能;公区可以依靠收缩的床及其他模块墙壁进行围合塑造;模块化提高空间和时间利用率,可工厂预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。

3. 实现各种应用场景


▲以夜间生活为主的生日派对、好友轰趴、休息住宿等。


▲公司的小型会议、办公,小型聚会餐饮,公司对外的小型讲座论坛,教育培训、健身培训等。


▲公司的大型会议讲座,发布会,快闪宣传,公司年会等。


▲散落布置的艺术场景以及多样的网红展示装置,方便客户打卡拍照。

这是“设计思维”而不仅是“设计理念”

总结:运用“自由平面”的概念,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空间利用价值;而随之而来的“空间蒙太奇”效应将带来更丰富的用户体验感。这不仅是两个“设计概念”,而更是“设计思维”,时刻考虑我们使用者的多样体验。作为品牌人和设计师,不得不懂的“设计思维”!

相关产品

评论